太子与表姐恩爱有加。
他爱屋及乌,每晚都要疼一疼我。
他说表姐得到名利,而我得到他的真心。
后来敌军压境,指名要太子妃前去和亲。
他却亲手将我推入花轿,替表姐远嫁塞外的暴君。
再见面时,他跪在铁蹄之下,是狼狈的俘虏。
我把他的心脏挖了出来。
「我倒要瞧瞧,你的真心,值几个钱。」
1.
呼延玉的休战书送到时,周宴秋刚与我云雨过一场。
信上说:休战,可。
条件是,把太子妃给他们送过去。
周宴秋合上书信,回头瞧着我。
别误会,我不是他的太子妃,我没那种好命。
虽然,我本应该是。
我与周宴秋青梅竹马,曾经万般登对。
他许我风光大嫁,最后,却只用一顶小轿将我抬进东宫。
那一年初春,表姐来京投奔我母亲。
不过三月,她便顶替我,成为京中最受追捧的女子。
她通音律、晓诗词,所有风雅之事,她都信手拈来。
我讨厌表姐,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就不喜欢。
不是我妒贤忌能,只是她实在很奇怪。
曾经我在宴会上侃侃而谈,如今却总被她抢白。
她总能说出我想说的话、做出我想做的事,逼得我无话可说、无事可做。
她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提前预知着我的所有动作。
这种感觉,实在让人难受。
直到八月时旱灾,我去护国寺祈雨,磕得头破血流。
午后突降甘霖,我顾不得伤痛,直奔太子府,却看见周宴秋抱着表姐,急得快要发疯了。
他陪她在闹市口祈雨,雨来了,表姐却晕倒了。
从前他最厌烦怪力乱神,可如今,他却说表姐是神女转世,圣洁无私。
我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皆以表姐为荣。
只有我像是被人扼住喉咙,憋屈得喘不上气。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原本属于我的东西,都被表姐一点一点地偷走了。
岁末时,圣上终于下旨,将表姐赐给周宴秋作太子妃。
我哭、我闹、我无计可施。
放眼望去,爹娘、兄妹都将我视作仇敌。
他们将表姐护在身后,仿佛我是一条恶毒的蛇,生怕我伤到她分毫。
我的人生不知从哪里开始溃烂,一日比一日黯淡,最痛苦的时候,我想过一死了之。
可周宴秋擦干我的泪,他向我保证:「等孤站稳脚跟,阿絮,你等等孤。」
那时候,我是真的信了。
我不顾一切抓住他的手,希望他能将我拉出泥沼。
可是我等啊等、等啊等,恐怕,是再也等不到了。
2.
我看得懂周宴秋的眼神。
他是想李代桃僵,拿我糊弄呼延玉。
塞外苦寒,胡人野蛮。
从古到今,被送去和亲的女子,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周宴秋是想让我替表姐去送死。
我扯着被子背过身,压住胸口绵绵的痛意。
无数次的抉择中,我从来都是被他放弃的那一个。
他的唇落在我的颈边,滚烫的吻烧痛了我的皮肤。
「阿絮。」
他的温柔里藏着尖刀,毫不留情地刺穿我的心脏。
「你表姐是神女转世,孤不能将她拱手送人,只好辛苦你,替她走一趟。」
我将眼泪憋回肚子里,笑说好啊。
「正巧我喜欢美男子,听说呼延玉惊才绝艳,睡了他,我不亏。」
周宴秋握在我肩头的手忽然用力,捏得我很痛。
「阿絮,别故意惹孤生气,也别让孤嫉妒。」
他狠狠咬在我的后颈上,就像一条饥肠辘辘的狗,在自己的食物上做好标记。
「孤会将你赢回来的,你要好好等着。」
有人在门外惊呼:「殿下不好了,娘娘往呼延使臣那儿去了!」
周宴秋顾不得穿鞋,赤脚去追表姐。
我拢纱倚在窗边,看他们两个人,一个哭,一个心疼地抱着。
「若能用臣妾换大齐太平,臣妾去就是!只求殿下不要忘了我」
「别说傻话,你乖乖呆着,阿絮会讨男人欢心,她去替你应付呼延玉」
我无声地笑了。
周宴秋啊周宴秋,有生之年若能再见,我一定会杀了你。
我要把你的真心挖出来,看看它究竟能值几个钱。
Even a hasty examination of these incidents from old Egypt proves that before India was heard of in history the people of the Pharaohs possessed a large store of incidents perfectly familiar in modern marchen. Now, if one single Egyptian tale yields this rich supply, it is an obvious presumption that the collection of an Egyptian Grimm might, and probably would, have furnished us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situations common in popular tales. M. Cosquin himself remarks that these ideas cannot be invented more than once (I. lxvii.). The other Egyptian contes, as that of Le Prince Predestine (twentieth dynasty), and the noted Master Thief of Herodotus (ii. 121), are merely familiar marchen of the common type, and have numerous well-known analogues.